10月11日下午,我校优秀校友,著名作家凡一平、田湘,迈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有章回到母校,与青年学子展开深入的对话与交流,100余名师生参与活动。

凡一平、田湘与青年学子对话现场。
在冠英阁作家手稿墙旁,一场文学爱好者的对话正精彩上演。凡一平首先分享了自己的文学之路。他感慨道,文学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当年正是在河池学院的图书馆里,通过翻阅一本本文学作品,他接触到了一片广阔的天地,由此开启了文学创作的历程。他表示,文学是生活的调味剂,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支撑自己走过了许多苦闷的日子,在困难时给予自己慰藉与庇护,也帮助他更好地认知自我。他在生活中不断经历着酸甜苦辣,在不断地阅读和写作中获得内心的安宁。他鼓励在座的青年学子保持对文学、对生活的热爱,并表示文学创作是一个充满想象的过程,这一过程本身是快乐的,充满了未知与挑战。要在创作中理清感性与理性的关系,正视自己的内心,从经典作品、平凡生活中找到经验和灵感。

凡一平作分享。

田湘作分享。
田湘则结合自己几十年的诗歌创作经历,以“树”为喻,阐述了他对人生与文学的理解。他说,人既可以是一棵有用之树,也可以是一棵无用之树,允许自己成为任何一种,“只要站在这里,就很好”。他认为,人要有理想和追求,文学看似“无用”,却如树一样,为我们打开一片不一样的天空。对他而言,文学是最“有用”的,它是一种情怀、一种氛围、一股力量,伴随一生;它犹如一道墙,将世俗的纷扰隔离开来,安放自己的心灵。他还以李白为例,表示诗人的创作往往在不断行走中,通过与人物、风景的灵魂碰撞而产生。他鼓励青年学子多走、多看,在人生历练中挖掘灵感,同时多阅读经典作品,反复精读好诗,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探求,才能积累沉淀,使创作有基础、有底气。

黄有章与青年学子对话现场。

黄有章作分享。
在综合楼207会议室,黄有章满怀深情回忆起校园的学习时光,坦言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母校的滋养。他特别提及2011年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勤工俭学体验,期间,老师们不仅指导他掌握多媒体设备运维与校园信息化系统的操作,还主动为他推荐计算机专业书籍、开放实训机房,鼓励他大胆探索编程、数据库等新领域,尤其鼓励他突破“机械专业生”的身份限制,广泛接触计算机相关知识与技术。他鼓励同学们在认真研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踊跃参加社团活动、学科竞赛以及社会实践,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分享职业成长历程时,黄有章回顾了其团队研发的AI翻译眼镜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出圈”过程,他表示,把握机会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先做再说”的行动力,二是对行业趋势与地方优势的敏锐感知。


青年学子现场提问。
现场还进行了互动提问,青年学子们就“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如何看待写作中的理性与感性”“如何快速入门AI领域”“跨专业从事AI行业遇到的困难”等问题踊跃发言,凡一平、田湘和黄有章都结合自身经历一一给予精彩解答。
与青年学子对话前,学校党委书记甘毅在致远楼与凡一平、田湘、黄有章一行进行座谈交流。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唐毓首参加座谈。(作者:吴海娇、罗冬雨 拍摄:吴海娇、罗冬雨 校对:韦文韬 审核:韦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