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答卷】之五:名师出高徒
  1. 来源:
  2. 作者:甘草
  3. 日期:2025-09-30
  4. 浏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2025年教师节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内涵包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正是我们培养名师的“标尺”,也是“高徒”成长的“根脉”。当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什么是名师?教育家精神即是“名师”的国家标准,换言之,名师应是学生心目中最为专业、最受公认、最受喜爱的好教师。什么是高徒?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是“高徒”的国家标准,但高徒又是一种个性化、动态性的评判,学校时期在名师眼里优秀,出到社会大熔炉还要保持优秀、越来越优秀。

河池学院本身就是“桂西北中小学教师的摇篮”,“名师培养名师”,“大先生”培养出许多“小先生”,“小先生”又成长为“大先生”。因此也有人说,“高徒出名师”,不是没有道理的。总之,名师与高徒之间是教学相长、互相成就。“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00年前就倡导“教学合一”教育理论:“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诚哉斯言。古往今来,“名师出高徒”的佳话广为流传:孔子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培养出“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近代教育家杨昌济先生以“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的志向培育国家栋梁;“时代楷模”曲建武教授用“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思政热忱照亮无数青年学生成长之路;我校韦启良、李果河等先生深耕文学教育,培育出一批著名作家……这些故事印证:好老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航灯”,而好学生则是教师提升的“助推器”。

今年教师节座谈会上,我们与教师代表畅谈一席,一批深耕河院的优秀教师谈起从教生涯而多人哽咽。有位老师长期以训练场、赛场为家,培育出25名国家一级运动员,斩获137项全区全国冠军,续写“低进高出”育人传奇,为广西在全国争了光,身为硬汉的他却深感愧对家人而流下英雄之泪。我们的教师们在三尺讲台上以行动诠释“修德、弘毅、勤业、致远”的风采,他们或驰骋文体赛场,或攻坚实验室,或坚守三尺讲台,共同展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热爱河院、业务优秀、自强卓越、贡献突出、事迹感人、富有情怀、堪称榜样”的特质,令人感动 ,更令人不可小觑。9月10日,我校举办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我们探讨的主题即是《名师出高徒》,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用心用情为教师服务,聚焦教师教学科研与生活保障的“急难愁盼”问题,从点点滴滴办好民生实事,努力促进师生在赶超式高质量发展中共同成长。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教育家精神应当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教师应当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我们也坚信河池学院将成为“名师出高徒”良性循环的好地方。位卑未敢忘忧国,清朝黄鸿绪为凌云水源洞撰写的名联意味深长:“洞本称灵,莫笑名山生地角;泉如此响,必流惠泽遍天涯。”

(专栏邮箱:beishandajuan@hcnu.edu.cn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