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有个流行语叫“梦校”,指个人最向往的理想学校,强调主观情感契合度、匹配度而非客观单纯学术排名。
谈到“梦校”,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想到那些名扬四海的知名学府,按常理,确是这样。
作为一所坚持“扎根河池、服务地方、面向基层”办学定位,长期处于桂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本科高校——河池学院会不会成为部分学生心中的“梦校”?或会有人拿出电视剧《三国演义》曹操台词的网络表情包来回应:“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事实偏偏就“有可能”。
河池学院被称为“文学作家摇篮”和现象级的“文学星工场”。今年新生开学典礼,茅盾文学奖得主东西校友也到现场给同学们鼓劲了,还作了《文学与人生》的讲座。希望同学们通过静心阅读他的系列作品,感受文学的魅力。
但我现在重点不是推介东西的文学成就,而是对部分怀着复杂心情走进河池学院的同学们,推荐东西讲述他当年从天峨县一个叫谷里的小乡村考进河池学院(当年叫河池师专)故事的小文章—《站在谷里想师专》。他说,于今追昔,不禁让我想起我最柔弱的时刻,那是1982年的夏天,我坐在天峨县八腊乡洞里村谷里屯自家门前的晒楼上,盼望河池师专的录取通知书,就像一个患了相思病的人盼着见到他心爱的姑娘,在我高考的志愿里,第一志愿就是河池师专,接到河池师专录取通知书那天,我高兴得跳起来。文章最后两段是这样写的:
“和现在一些因为不小心才考进河池师专的同学不大一样,我是带着兴奋和喜悦的心情走进河池师专的,那时师专就是我的最高追求。我有自知之明,因为我清楚地知道,那时的我只能跳这么高。从此我在每一个介绍经历的地方这样写道:谷里,永远的出生;河池师专,搁在档案里的学历。”
“现在我已经记不起那一天是几月几号了,但我记住那一天我割破了手指,鲜血和录取通知书同时出现,就像一次革命或者一次诞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梦校”。人贵有自知之明,学校也贵有自知之明,对于客观事物的判断,应像司马迁那样“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高考考上哪所大学未必会决定一生命运,因为没有一所大学是完美的。但以什么样的心态读大学,却往往是成才与否的关键。东西当年是把河池师专作为“梦校”来报读的,河池师专就是他最高的追求,故能格外珍惜,在这个求学的殿堂中遇到名师、获得真知、学成本领,为一生的文学成就奠定根基。
从全国各地考入河池学院读书的学生有不同的来由、不同的心境纯属正常,也不可能要求每个同学都像东西校友一样。但希望部分感觉是“因为不小心才考进河池学院”而有些遗憾的同学们,都能向东西师兄学习,毕竟现在的学习生活条件比东西读大学时代好太多了,而且一直在循序渐进地改进的进程中。当然,我们不要阿Q的“精神胜利法”,而是要以求是精神和阳光心态深扎河池学院学习。任何一所大学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你热爱她,珍惜她,她就是你“心中的梦校”,那她对你未来的回馈可能也是难以估量的。毕竟,全国又有哪几所名校培养出过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呢?
(链接:东西《站在谷里想师专》https://www.ddgx.cn/show/10012/u0s222856095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