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毅深入美术与设计学院课堂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1. 来源:
  2. 作者:
  3. 日期:2025-10-24
  4. 浏览:

10月23日,学校党委书记甘毅走进美术与设计学院国画教室,全程参与2023级美术学专业国画方向《中国山水画》课程教学的听课评课活动,近距离观察学院的课堂教学实况,指导师生进一步探索传统书画教学新模式、新途径。学校教务处处长黄秀香,美术与设计学院领导班子及美术学系部分教师,一同参与了教学研讨活动。

党委书记甘毅在美术与设计学院听课评课

本次课程教学由专业教师陈晓林主讲,聚焦“山水画小品局部树石法临摹与学习”,以元代“元四家”之一倪瓒的经典作品为切入点,构建了“理论讲解—互动交流—实践训练—点评示范”的完整教学闭环。课堂上,陈晓林先从倪瓒的生平轶事、“逸笔草草”的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成就展开细致解读,随后通过提问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再让学生进行临摹实践,最后对学生作业逐一点评,并通过直观示范解决树石勾勒、皴擦等方面存在的技法问题。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内容丰富且形式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听课结束后,甘毅对陈晓林老师的教学模式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课程设计逻辑清晰、重难点突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同时,他结合自身对书画艺术的感悟,与师生们探讨课堂教学创新模式以及传统书画艺术学习的传承与时代融合思考,强调书画教育要扎根传统、守正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他指出,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谈到,“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这些对我们很有启发,学习传统文人画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精神的延续,要在笔墨之间传递文人的风骨与情怀。河池学院依山傍水,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人文气息相得益彰,为山水画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灵感源泉。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体悟古人“师造化、得心源”的艺术追求,把对学校的情感与自然意象有机融合,创作出“江山到此不平庸”的独特意境山水画作品。甘毅还鼓励同学们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多读书才能涵养胸中丘壑,提升艺术格局;只有多行路,才能将自然万象尽收眼底,化为笔下气象。在书香与墨韵的交融中积淀学识,在行走与观照中拓宽视野,真正实现心手相应、艺文兼修。

最后,甘毅鼓励教师们还要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传统文化精髓有机融入现代课堂,真正实现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的育人目标。强调要以此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课程内涵建设,推动传统艺术教育与当代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者:陈晓林 拍摄:李庭坚 校对:张晓 审核:韦联华、程国辉)

关闭